從蘋果到金恩博士,黃金圈理論揭開品牌溝通的底層邏輯

從蘋果到金恩博士,黃金圈理論揭開品牌溝通的底層邏輯

文章目錄

想像你路過兩家咖啡店。第一家門口寫著:「精品咖啡、手沖單品、義式濃縮,20種咖啡豆任選。」你看了一眼,覺得還不錯,但也沒什麼特別的。

走到第二家,門口寫的是:「我們相信,每個人都值得在忙碌中找到片刻寧靜。所以我們用心烘焙每一顆咖啡豆,為你創造一個能好好坐下來、慢慢品味的空間。」這時候你可能會停下腳步,想進去看看。

同樣都是咖啡店,第一家告訴你他們賣什麼,第二家告訴你他們為什麼這麼做。差別就在這裡。這就是黃金圈理論的威力。當你能說出自己的信念,而不只是產品,往往更能打動人心

#
為什麼蘋果說Think Different而不是功能最強

如果你問一般人蘋果是什麼公司,多數人會說「手機公司」或「科技公司」。從產品角度來看,這沒什麼問題。蘋果確實賣手機、電腦、平板。但蘋果從來不這樣定義自己。

2007年,賈伯斯在iPhone發表會上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。他沒有說「我們是一家手機公司,今天要發表新產品」,而是說「我們不是科技公司,我們是一家創新的公司。」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,但正是這種抽象的理念,讓蘋果與其他科技公司截然不同。

仔細想想,如果蘋果只是一家手機公司,那它跟三星、華為、小米有什麼差別?規格可以比較、價格可以比較、功能也可以比較。但當蘋果說「我們追求創新,Make it different」,它就跳脫了產品規格的競爭,進入了理念認同的層次。

這不是行銷話術,而是一種溝通策略。Simon Sinek在他的TED演講中深入分析了這個現象。他發現,最成功的品牌和領導者都有一個共同點:他們從「為什麼」開始溝通,而不是從「做什麼」開始。

蘋果的廣告從來不會花太多時間講產品規格。你看那些經典的蘋果廣告,更多是在傳達一種態度、一種生活方式、一種對世界的看法。「Think Different」這個slogan本身就是一個宣言,它不是在說「我們的產品很棒」,而是在說「我們相信不同凡想的人能改變世界」。

當消費者認同這個理念,他們買的就不只是一支手機,而是在表達自我認同。這就是為什麼蘋果能建立如此高的品牌忠誠度,為什麼有人會排隊買新iPhone,為什麼即使價格比競品貴,人們還是願意選擇蘋果。

核心洞察:人們不是買你的產品,而是買你相信的理念。當你的理念與他們的價值觀一致,他們就會成為忠實支持者。

#
黃金圈理論是什麼?Why-How-What的三層結構

黃金圈理論是什麼?Why-How-What的三層結構

圖片來源:Freepik

黃金圈理論是Simon Sinek在2009年提出的溝通框架。他觀察了許多成功的領導者和品牌,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溝通模式,這個模式可以用三個同心圓來表示。

最內圈的Why,決定人們是否相信你

Why是最核心的圈,代表你的信念、目的、理念。不是「你想賺多少錢」,而是「你為什麼存在」、「你相信什麼」、「你想改變世界的什麼地方」。

人會想要聽你的訊息並且相信你,是這三個圈來組成的。

Jayden Wu

Why是最難定義的,因為它很抽象。但恰恰是這種抽象性,讓它具有強大的感染力。蘋果的Why是「挑戰現狀,追求創新」。特斯拉的Why是「加速全球向永續能源轉型」。星巴克的Why是「激發並滋養人文精神」。

這些Why都不是具體的產品描述,而是一種信念、一種使命感。當你的Why清晰且真誠,人們會被吸引,因為他們感覺到你不只是在賣東西,而是在實現一個更大的理想。

中間圈的How,展現你的差異化

How是你實現Why的方法。這包括你的獨特做法、你的價值主張、你與競爭對手的差異。How回答的是「你如何實現你的理念」。

蘋果的How是什麼?設計導向、使用者體驗優先、生態系統整合。這些是蘋果實現「創新」理念的具體方法。特斯拉的How是什麼?電動車技術、自動駕駛、能源整合。這些是特斯拉實現「永續能源」理念的途徑。

How很重要,因為它讓你的Why變得可信。如果你只有Why沒有How,那就只是空談。但如果你有清楚的How,人們會相信你真的在實踐你的理念。

最外圈的What,是具體產品與服務

What是最表層的,也是最容易說明的。What就是你的產品、你的服務、你具體在做的事情。多數公司都很會講What,因為這最直接、最具體。

「我們賣手機」、「我們提供顧問服務」、「我們是餐廳」,這些都是What。問題是,如果你只講What,你就很難脫穎而出。因為市場上有太多人在做同樣的What,你如何讓消費者選擇你而不是別人?

這就是為什麼黃金圈理論強調要從內圈開始。先說Why,再說How,最後才說What。這個順序符合人類的決策邏輯,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談的大腦結構。

下次介紹你的公司或產品時,試著這樣說:「我們相信___(Why),所以我們___(How),我們提供___(What)。」你會發現這樣的介紹更有說服力。

#
金恩博士的經典演說,為什麼說I have a dream不說I have a plan

1963年8月28日,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,Martin Luther King Jr.站在超過25萬人面前發表演說。這場演說後來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演講之一,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「I have a dream」。

但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是「I have a dream」,而不是「I have a plan」?

為什麼他不講 I have a plan?你要他認同你,有幾個很重要的點,其中一個就是夢想。

Jayden Wu

如果金恩博士說「I have a plan」,那會是什麼樣的演說?可能會是「我計劃透過立法改革、教育推廣、社會運動來消除種族歧視」。這聽起來很理性、很務實,但會讓人熱血沸騰嗎?會讓25萬人在現場落淚嗎?會讓這場演說被傳誦半個世紀嗎?

Dream代表的是願景、是希望、是一個美好未來的想像。Plan代表的是策略、是步驟、是理性的執行方案。Dream觸動的是情感,Plan訴諸的是理智。而人類的決策,情感永遠比理智更有力量。

完整的演講內容充滿了強烈的畫面感和情感召喚。金恩博士描繪了一個未來,在那個未來裡,黑人和白人的孩子能手牽手坐在一起,人們不是因為膚色而是因為品格被評價。這些畫面深深烙印在聽眾心中。

夢想、家庭、自由這些東西都溝通完了以後,再去告訴他我們想怎麼做,我們可以做些什麼。

Jayden Wu

金恩博士的演說完美展現了黃金圈理論。他先建立了Why(為什麼要追求平等,因為這是人類的尊嚴和自由),然後才說明How和What(如何透過非暴力抗爭達成目標)。正是因為他從Why開始,這場演說才能打動人心,改變歷史。

這個案例也說明了一個重要原則:當你想要說服別人、啟發別人、帶領別人,你需要的不是一個完美的計畫,而是一個能觸動人心的願景。夢想比計畫更有力量,因為夢想連結的是人們最深層的渴望和價值觀。

對比分析

理性溝通:「我有一個五年計畫,透過立法、教育和社會運動,逐步改善種族問題。」

情感溝通:「我有一個夢想,有一天,這個國家會站起來,實現它信條的真正意義。」

同樣的目標,不同的溝通方式,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力。

#
黃金圈與人腦結構的關聯,為什麼這個理論有效

黃金圈與人腦結構的關聯,為什麼這個理論有效

圖片來源:Freepik

黃金圈理論不只是一個行銷框架,它其實對應了人類大腦的結構。這也是為什麼這個理論如此有效,因為它符合我們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。

人類的大腦可以簡單分為三個層次。最外層是新皮質(neocortex),負責理性思考、語言、分析。中間層是邊緣系統(limbic system),負責情感、信任、行為決策。最內層是爬蟲腦(reptilian brain),負責本能反應和生存。

有趣的是,黃金圈的三層結構幾乎完美對應了大腦的這三個層次。What對應新皮質,當你說「我們的產品有這些功能」,大腦會用理性去分析。How對應邊緣系統的部分功能。而Why直接對應邊緣系統,這是掌管情感和決策的區域。

神經科學研究顯示,我們的決策其實大多是情感驅動的,然後才用理性去合理化這個決策。換句話說,人們先用情感決定要不要買,然後才用理性去找理由說服自己這個決定是對的。

這就是為什麼從Why開始溝通如此重要。當你直接說What(產品功能),你只是在跟人們的理性大腦對話。但當你說Why(你的信念和目的),你是在跟他們的情感大腦對話。而情感大腦才是真正做決策的地方。

邊緣系統沒有語言能力,所以當它被觸動時,我們常常說不出為什麼,只能說「感覺對」、「我就是喜歡」、「有種說不出的吸引力」。這就是為什麼蘋果的粉絲很難解釋為什麼一定要買iPhone,因為這個決定不是理性分析的結果,而是情感認同的結果。

黃金圈層次 大腦對應區域 主要功能 溝通效果
What(做什麼) 新皮質 理性分析、語言處理 理解但不一定認同
How(如何做) 邊緣系統(部分) 程序性記憶、習慣 開始產生興趣
Why(為什麼) 邊緣系統(核心) 情感、信任、決策 產生認同和行動
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品牌即使產品規格不是最好、價格不是最便宜,依然能獲得巨大成功。因為他們抓住了真正驅動決策的因素,那就是情感認同。

#
你的品牌有清楚的Why嗎?三個檢視方法

理解黃金圈理論是一回事,真正找到你的品牌Why又是另一回事。很多企業以為自己有Why,但仔細一看,那只是包裝過的What。「我們想成為業界第一」,這不是Why,這是目標。「我們想賺更多錢」,這更不是Why,這是結果。

真正的Why應該回答這個問題:如果你的公司明天消失,世界會失去什麼?如果答案只是「少了一個賣XX的公司」,那你還沒找到真正的Why。

檢視方法一:除了賺錢,你為什麼創立這個品牌?

這個問題聽起來簡單,但很多創業者其實答不好。如果你的答案是「因為我看到這個市場有機會」、「因為我想要財務自由」,那還不夠深入。

試著往下挖掘。為什麼你看到這個機會就想抓住?為什麼是這個產品而不是別的?你在創業過程中最在乎的是什麼?當你遇到困難時,是什麼信念支撐你繼續走下去?

好的Why通常來自於個人經驗或深刻的觀察。可能是你曾經遇到某個問題,發現市場上沒有好的解決方案。可能是你看到某個群體被忽視,你想為他們發聲。可能是你相信世界應該有某種改變,而你想成為推動改變的力量。

檢視方法二:你希望為客戶帶來什麼改變?

不是「你的產品有什麼功能」,而是「使用你的產品後,客戶的生活會有什麼不同」。這個改變必須是深層的、有意義的。

星巴克不是賣咖啡,而是創造「第三空間」,讓人們在家和辦公室之外有個舒適的地方。Nike不是賣運動鞋,而是激勵每個人發揮運動潛能。Airbnb不是租房平台,而是讓人們「在任何地方都有歸屬感」。

你的品牌想為客戶帶來什麼改變?這個改變可能是功能性的(解決具體問題),也可能是情感性的(提供歸屬感、自信、快樂)。通常最強大的Why同時包含兩者。

檢視方法三:如果產品消失,世界會失去什麼?

這是最殘酷的測試,也是最能看清你的Why的方法。如果你的公司明天倒閉,除了你的員工和股東,還有誰會在乎?

如果蘋果消失,世界會失去一個推動科技創新和設計美學的力量。如果特斯拉消失,永續能源的推進可能會慢下來。如果你的公司消失,世界會失去什麼?

如果答案是「沒什麼影響」,那你需要重新思考你的Why。一個真正有力量的品牌,應該在某個領域、某個群體、某個議題上有獨特的貢獻和影響。

找到你的Why工作表

用這些問題挖掘你的品牌核心信念

  1. 創業初衷:你為什麼開始做這件事?當時的動機是什麼?
  2. 核心價值:在所有商業決策中,什麼是你絕對不會妥協的?
  3. 理想狀態:如果你的事業完全成功,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?
  4. 情感連結:想到你的品牌,你希望客戶產生什麼感受?
  5. 獨特貢獻:你的存在,為這個產業或社會帶來了什麼獨特價值?

找到Why不是一蹴可幾的過程。可能需要反覆思考、與團隊討論、甚至重新定義。但一旦找到真正的Why,它會成為你品牌最強大的武器。

#
從黃金圈理論到實際應用,下一步該做什麼

理解理論是第一步,但真正的價值在於應用。黃金圈理論不應該只是停留在概念層面,而要融入你的品牌溝通、行銷策略、甚至企業文化中。

首先,檢視你現有的所有對外溝通。你的網站首頁、產品介紹、廣告文案、社群貼文,是從What開始還是從Why開始?

其次,訓練你的團隊用Why來溝通。

第三,將Why融入企業文化。黃金圈理論不只是對外溝通工具,也是內部凝聚力的來源。當員工清楚知道公司的Why,他們工作起來會更有動力、更有方向感。

最後,要有耐心。建立Why導向的品牌不是一夕之間的事。需要時間讓市場理解你的理念,需要堅持才能贏得認同。但一旦建立起來,這會成為你最強大的競爭優勢,因為理念是最難被複製的。

常見問題

什麼是黃金圈理論?

黃金圈理論是由Simon Sinek提出的溝通框架,由三個同心圓組成:最內圈是Why(為什麼),代表核心信念和目的;中間圈是How(如何做),代表實踐方法和差異化;最外圈是What(做什麼),代表具體產品和服務。這個理論說明,最成功的品牌和領導者都是從Why開始溝通,因為Why能觸動人們的情感和信任,而情感才是真正驅動決策的因素。

為什麼蘋果會如此成功?

蘋果的成功源於他們從Why開始溝通。賈伯斯不說「我們是科技公司,產品功能很強」,而是說「我們追求創新,Make it different」。這讓消費者認同的是品牌理念而非產品規格。當人們認同蘋果「挑戰現狀、追求創新」的信念,他們買的就不只是手機,而是在表達自我認同。這種深層的情感連結,讓蘋果建立了極高的品牌忠誠度。

黃金圈理論如何應用在品牌溝通上?

應用黃金圈理論時,要先確立品牌的Why(為何存在、想改變什麼),再說明How(用什麼獨特方法實現),最後才介紹What(具體產品)。這個順序符合人腦的決策邏輯,因為Why直接對應掌管情感和決策的邊緣系統。實務上,你可以檢視所有對外溝通,從網站介紹到廣告文案,確保都從Why開始,而不是只講產品功能。

如何找到自己品牌的Why?

找到Why需要深入思考三個問題:除了賺錢,你為什麼創立這個品牌?你希望為客戶帶來什麼改變?如果你的產品消失,世界會失去什麼?真正的Why通常來自創業者的個人經驗、對社會的觀察,或是想要推動的改變。它應該是能觸動人心的信念,而不只是商業目標或利潤追求。

為什麼說「I have a dream」比「I have a plan」更有力量?

Dream觸動的是情感,Plan訴諸的是理智。人類的決策主要由情感驅動,然後才用理性合理化。金恩博士的「I have a dream」描繪了一個美好未來的願景,能讓人產生希望和共鳴。如果他說「I have a plan」,那會是理性的策略陳述,雖然務實但缺乏感染力。這正是Why比What更有力量的最佳例證。

從理念出發,贏得人心

黃金圈理論揭示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真理:人們不是買你做什麼,而是買你為什麼做。當你能清楚表達你的Why,並讓它貫穿你的How和What,你就能建立真正的品牌影響力。

蘋果用「Think Different」改變了科技產業,金恩博士用「I have a dream」改變了歷史。他們都不是從產品或計畫開始,而是從信念和願景出發。這就是黃金圈理論的力量。

現在輪到你了。花時間找到你的Why,讓它成為你品牌的靈魂。當你的Why夠清晰、夠真誠,它會自然吸引認同你理念的人。這些人不只是客戶,更會成為你的支持者、傳播者。

Why-How-What,這個順序看似簡單,卻能改變一切。從今天開始,讓你的品牌從Why出發。

Jayden Wu

Jayden Wu

ClassOn 雙捷數位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 | 銷波快Podcast 主持人 | MMA台灣行銷人協會 策略長

畢業於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,2008年投入數位網路產業,有五年跨境電商經驗,單月曾創造月營業額6600萬日圓。2018年投入數位行銷人才教育,已培育近百位數位人才與文案專業寫手,並成立「CopyHack文案黑客」文案寫手訓練平台,曾受邀於TeSA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、IPCP育成媒合平台、勞動署、資策會、城市科技大學擔任講師,全力推動數位行銷人才教育。

相關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