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行銷策略怎麼做才不會被淘汰?從廣告紅利到技術競爭的完整轉型指南

2025年行銷策略怎麼做才不會被淘汰?從廣告紅利到技術競爭的完整轉型指南

文章目錄

當廣告成本暴漲、競爭白熱化成為新常態時,傳統的行銷策略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從廣告紅利時代進入技術競爭階段,企業必須重新思考整個行銷生態系統。本文將提供完整的轉型策略框架,幫助企業在激烈競爭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。

行銷環境的根本性變化 #

行銷環境的根本性變化

圖片來源:Freepik

理解行銷策略轉型的必要性,首先要認識到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根本性變化。這些變化不僅影響了成本結構,更重塑了整個競爭格局。

廣告紅利時代的終結

過去十年,數位廣告市場經歷了爆發性成長。IAB數位廣告收入報告顯示,早期參與者享受了巨大的流量紅利。然而,隨著參與者激增,這個紅利期已經結束。

廣告這個環節,我自己覺得現在的廣告進入到了能力的時代,不是你做跟不做然後就產生差異性。以前廣告紅利時代是有做就會有流量,現在變成分工更細,投入分析的成本就要越高了。

Jayden Wu

競爭密度的指數級增長

當每個企業都認識到數位行銷的重要性時,競爭自然變得激烈。Facebook廣告主數量在過去三年增長超過150%,直接推升了廣告競價成本。Statista Facebook廣告主統計清楚反映了這個趨勢。

成本攀升實例

某電商企業的CPM在2020年平均為45元,到2023年已升至180元,增幅達300%。同期轉換率卻從3.2%下降至1.8%,導致整體獲客成本上升近500%。這種現象在各行業都有類似表現。

用戶注意力的稀缺化

隨著內容供給的爆炸性增長,用戶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。平均每個用戶每天要接觸5000+廣告訊息,注意力高度分散。HubSpot注意力研究顯示,用戶對廣告的敏感度大幅提升,傳統推銷方式效果急劇下降。

技術門檻的快速提升

成功的數位行銷不再是簡單的「設定廣告→投放預算」,而需要複雜的技術整合。從像素追蹤、受眾分析、創意優化到歸因分析,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知識。技術能力已成為競爭的核心差異化因素。

變化面向 過去(紅利時代) 現在(競爭時代) 影響程度
廣告成本 低且穩定 高且持續上升 增長200-500%
競爭程度 藍海市場 紅海廝殺 參與者增長150%+
技術要求 基礎操作 專業技能 學習成本提升10倍
效果差異 做就有效 精準才有效 ROI差距可達20倍

三階段演進理論深度解析 #

商業競爭的演進遵循著可預測的規律。理解這個規律,企業就能提前佈局,在每個階段都保持競爭優勢。

所謂的商機這件事情呢,一共有分成三個階段。第一個階段叫做你沒有我有,叫做第一個商機。第二個商機叫什麼?你有我精。那你精的時候我變。基本上我認為現在的廣告階段就在中間的階段。

Jayden Wu
1

你沒有我有(機會發現期)

市場空白,先行者獲得巨大優勢。只要進入市場就能獲得豐厚回報,技術門檻相對較低。

2

你有我精(技術競爭期)

市場成熟,參與者眾多。競爭優勢來自於技術精度和執行能力,需要專業化操作。

3

你精我變(創新突破期)

技術同質化,需要模式創新。透過商業模式重構或技術革新創造新的競爭維度。

階段特徵的深度分析

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競爭邏輯和成功要素。企業必須理解當前所處階段的特徵,才能制定正確的策略。

1

第一階段特徵:資源導向競爭

在這個階段,市場供需失衡,需求遠大於供給。成功的關鍵是快速進入市場並佔據有利位置。技術和策略的複雜度相對較低,主要競爭要素是資源投入的規模和速度。

2

第二階段特徵:能力導向競爭

市場逐漸成熟,參與者增加,競爭優勢轉向能力建設。需要在技術應用、數據分析、用戶洞察等方面建立差異化優勢。簡單的資源投入已不足以保證成功,必須提升專業化程度。

3

第三階段特徵:創新導向競爭

當大多數參與者都達到相似的技術水準時,傳統競爭維度的效果遞減。需要透過商業模式創新、技術突破或生態重構來創造新的競爭優勢。這個階段考驗的是企業的創新能力和變革勇氣。

階段轉換的觸發因素

階段轉換不是自然發生的,而是由特定因素觸發。McKinsey行銷策略研究指出,技術普及、競爭加劇、用戶行為變化是主要的轉換驅動力。

轉換信號識別:當發現簡單複製競爭對手策略就能獲得成功時,表示還在第一階段。當需要精細化操作才能維持效果時,已進入第二階段。當所有人都在做類似的事情且效果趨同時,就該準備進入第三階段了。

企業階段評估與診斷 #

準確評估企業目前所處的階段,是制定正確轉型策略的前提。這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系統性分析。

競爭環境分析框架

企業應該建立系統化的評估框架,從競爭密度、技術要求、效果差異、創新需求四個維度評估當前所處階段。每個維度都有具體的判斷標準和評分方法。

評估維度 第一階段表現 第二階段表現 第三階段表現 權重
競爭密度 少數參與者 眾多競爭者 高度同質化 30%
技術要求 基礎操作足夠 需要專業技能 技術已標準化 25%
效果差異 做就有明顯效果 精準操作才有效 傳統方法失效 25%
創新需求 複製即可成功 需要優化改良 必須創新突破 20%

自我診斷工具

企業可以使用以下問題進行自我診斷:你的競爭對手是否都在使用相似的策略?你是否需要越來越精細的操作才能維持效果?你的廣告成本是否持續上升?傳統方法的效果是否在下降?

診斷案例分析

某B2B軟體公司發現:競爭對手從3家增至30家(高競爭密度),需要專業團隊操作廣告(高技術要求),簡單投放已無效果(需要精準操作),但創新空間仍存在。評估結果:典型的第二階段企業,需要「精」的策略。

行業基準對比

不同行業的演進速度不同。科技、金融、電商等行業通常較早進入第二階段,而傳統製造業可能還有第一階段的機會。Deloitte數位成熟度調查提供了各行業的發展階段參考。

關鍵洞察:大部分企業目前處於第二階段,需要從「有」轉向「精」。關鍵是提升技術能力、數據分析能力和策略執行精度。少數領先企業已經在準備第三階段的「變」。

第一階段:你沒有我有的機會窗口 #

雖然大多數主流市場已經進入第二階段,但仍有一些細分領域或新興市場存在第一階段的機會。識別和把握這些機會需要敏銳的市場洞察。

機會識別的方法

第一階段機會通常出現在:新技術應用、新市場開拓、新用戶群體、新商業模式等領域。關鍵是在競爭對手注意到之前,快速佔據有利位置。

機會窗口特徵:用戶需求明確但供給不足、技術門檻相對較低、競爭對手較少、市場教育成本不高。例如,某些垂直領域的短影音應用、特定族群的社群平台等。

快速佔位策略

在第一階段,速度比完美更重要。企業應該採用「快速試錯、迭代改進」的策略,優先考慮市場佔有率而非利潤率。重點是建立先發優勢和品牌認知。

資源配置原則

第一階段的資源配置應該以「廣度優先」為原則。投入重點放在市場覆蓋、用戶獲取、品牌建設上。技術投入以「夠用」為標準,避免過度工程化。

常見陷阱:過度追求技術完美而錯失時機窗口。第一階段的競爭邏輯是佔位而非優化,完美主義往往會導致機會流失。

第二階段:你有我精的技術競爭 #

第二階段是目前大多數企業所處的階段,也是最需要策略調整的關鍵期。從「有」轉向「精」,需要系統性的能力提升。

精準化運營的核心要素

第二階段的成功需要在多個維度建立精準化能力:數據分析精準化、用戶洞察精準化、內容創作精準化、投放策略精準化、效果評估精準化。

現在變成分工更細,投入分析的成本就要越高了。像我講一個我經常用的一些策略,我們先對這個電商的產品做一個類似產品情境的廣告,我們先做一種廣告模式叫做影片型投放廣告,讓他們先對這個影片產生興趣。

Jayden Wu

技術能力建設路徑

企業需要在以下領域建設技術能力:Facebook廣告投放技術SEO與付費廣告整合行銷自動化系統、數據分析與歸因、創意優化與測試等。

能力領域 基礎要求 進階目標 建設優先級
數據分析 基礎指標監控 預測性分析
廣告投放 平台基礎操作 跨平台整合優化
內容創作 基礎內容產出 數據驅動創意
行銷自動化 基礎流程設定 智能化個人化
客戶洞察 基礎用戶畫像 行為預測模型

成本控制與效益優化

第二階段的核心挑戰是在成本上升的環境下維持ROI。這需要運用進階再行銷策略、精準受眾定位、創意優化等技術手段。

成功案例:某企業採用兩階段投放策略,第一階段CPM降至70-150元,第二階段轉換率提升至8.5%,整體廣告成本較傳統方式降低65%。關鍵在於技術策略的精準執行。

團隊能力建設

第二階段需要建設專業化團隊。不同於第一階段的全才型員工,現在需要數據分析師、廣告投放專家、內容策略師等專業角色。團隊結構和管理方式都需要相應調整。

第三階段:你精我變的創新突破 #

第三階段代表著競爭的最高形態,需要跳出傳統競爭框架,創造全新的價值主張和商業模式。

創新方向的識別

第三階段的創新通常出現在:商業模式重構、技術架構升級、用戶體驗革命、生態系統整合等方面。關鍵是找到能夠重新定義競爭規則的創新點。

變革的實施策略

「變」不是盲目的改變,而是基於深度洞察的戰略重構。需要評估變革的時機、風險、資源需求,並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。

變革案例分析

某傳統廣告公司發現廣告投放已成紅海,轉型為「行銷技術服務商」,提供整合式行銷解決方案。從單純的廣告代投,升級為客戶的數位轉型夥伴,成功實現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。

創新風險管理

第三階段的創新風險較高,需要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。包括小規模試點、快速迭代、止損機制等。重要的是在創新和穩定之間找到平衡。

創新原則:不是為了變而變,而是為了創造更大價值而變。成功的「變」通常建立在對前兩個階段的深度理解和充分積累之上。

完整轉型策略框架 #

完整轉型策略框架

圖片來源:Freepik

成功的轉型需要系統性的策略框架,不能僅憑直覺或局部優化。企業需要建立包含診斷、規劃、執行、評估四個階段的完整框架。

診斷階段:現狀評估

全面評估企業的競爭地位、能力現狀、資源條件、市場環境等。使用前面提到的評估矩陣,準確判斷企業目前所處階段和面臨的主要挑戰。

規劃階段:策略制定

基於診斷結果,制定階段性轉型目標和具體行動計劃。需要考慮轉型的優先順序、資源配置、時程安排、里程碑設定等。

轉型要素 現狀評估 目標設定 行動計劃 時程安排
技術能力 基礎水準 專業水準 培訓+招聘+工具 6個月
數據分析 基礎報表 預測分析 系統+人員+流程 3個月
內容策略 感覺導向 數據驅動 測試+優化+規模化 4個月
整合行銷 單點突破 系統整合 平台+流程+協調 9個月

執行階段:分步實施

轉型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分階段、分模組實施。建議採用「並行推進、重點突破」的策略,在維持現有業務穩定的同時,逐步建設新能力。

評估階段:持續優化

建立轉型成效的評估體系,定期檢視進展情況並調整策略。評估指標應該包含量化指標(成本、效率、ROI)和質化指標(能力、競爭力、創新度)。

轉型成功要素:高層支持、資源保障、人才配置、文化適應、技術支撐。缺少任何一個要素都可能導致轉型失敗。

實施路線圖與時程規劃 #

具體的實施路線圖需要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,但可以提供一個通用的框架作為參考。整個轉型過程通常需要12-18個月。

第一季度:基礎建設期

重點工作包括:團隊組建或重組、基礎工具和系統採購、核心流程建立、數據收集體系搭建。這個階段的目標是為後續轉型打下堅實基礎。

第二季度:能力提升期

開始具體的能力建設工作:技術培訓、實戰演練、工具熟練度提升、初步的策略優化。同時開始小規模的新策略測試。

第三季度:整合優化期

將前期建設的各項能力進行整合,形成系統性的競爭優勢。重點是跨部門協作、流程優化、效果放大。

第四季度:規模化推廣期

將驗證有效的策略和能力進行規模化應用,同時開始準備下一階段的轉型規劃。

實施要點:轉型是馬拉松而非短跑。需要保持耐心和持續投入,同時要有階段性成果來維持團隊信心和高層支持。

常見問題解答

什麼是行銷策略的三階段演進?

三階段演進包括:第一階段「你沒有我有」(早期紅利期,有做就有效果),第二階段「你有我精」(技術競爭期,需要精準操作),第三階段「你精我變」(創新突破期,需要模式創新)。目前大多數企業正處於第二階段,需要從「有」轉向「精」,提升技術能力和策略精度。

如何判斷企業目前處於哪個行銷階段?

可從四個面向評估:1)競爭密度(同業投放廣告數量多寡);2)技術要求(是否需要精細化操作);3)效果差異(簡單操作是否還有效果);4)創新需求(是否需要新策略突破)。如果競爭激烈、需要專業技能、簡單方法失效但還有優化空間,通常處於第二階段。

2025年行銷策略的核心重點是什麼?

核心重點包括:1)整合式行銷思維(多管道協同而非單打獨鬥);2)數據驅動決策(基於數據而非直覺);3)技術與創意並重(既要技術能力也要創意突破);4)長期資產建設(SEO、內容、品牌等持續價值);5)用戶體驗優化(從賣方思維轉向買方思維)。

企業轉型需要多長時間?

完整的行銷策略轉型通常需要12-18個月。第一季度建設基礎(團隊、工具、流程),第二季度提升能力(培訓、測試、優化),第三季度整合資源(跨部門協作、系統整合),第四季度規模化推廣。關鍵是保持耐心和持續投入,轉型是馬拉松而非短跑。

小企業也需要進行行銷策略轉型嗎?

是的,規模大小不是關鍵,關鍵是競爭環境的變化。小企業雖然資源有限,但可以選擇重點領域進行精準突破。建議小企業先專精一個領域(如Facebook廣告或SEO),再逐步擴展到其他領域。小企業的優勢是決策快速、執行靈活,反而更容易適應變化。

總結與行動建議

2025年的行銷策略轉型不是選擇題,而是生存必須。從廣告紅利時代進入技術競爭時代,企業面臨的不只是策略調整,更是思維模式的根本轉變。

成功的轉型需要系統性思考:不是單點優化,而是整體升級;不是短期衝刺,而是長期建設;不是盲目跟風,而是基於自身實際情況的理性選擇。

「你沒有我有→你有我精→你精我變」這個演進規律揭示了商業競爭的本質。理解並掌握這個規律,企業就能在每個階段都保持競爭優勢,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
立即行動方案:首先使用本文的評估框架診斷企業目前所處階段,然後制定3-6個月的短期轉型計劃。重點投資數據分析能力、技術操作能力、整合行銷能力。記住,轉型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,因為競爭對手也在同步前進。

吳宗翰 Jayden Wu

Jayden Wu

ClassOn 雙捷數位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 | 銷波快Podcast 主持人 | MMA台灣行銷人協會 策略長

畢業於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,2008年投入數位網路產業,有五年跨境電商經驗,單月曾創造月營業額6600萬日圓。2018年投入數位行銷人才教育,已培育近百位數位人才與文案專業寫手。全力推動數位行銷人才教育,專精Facebook廣告技術、Google SEO、Email行銷等領域。

相關標籤

數位廣告優化系列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