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銷公司類型大解析:設計公司vs行銷公司的本質差異

行銷公司類型大解析:設計公司vs行銷公司的本質差異

文章目錄

當企業主尋找行銷公司合作時,經常會遇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:明明是找行銷服務,卻發現很多行銷公司選擇的對象實際上是設計公司或網站公司。這不是偶然現象,而是整個行業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結果。根據我們的產業觀察,市場上超過60%自稱為行銷公司的服務商,其核心專業仍是設計或技術開發。今天我將深度解析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,並教你如何識別真正專業的數位行銷公司

#
行銷服務業的轉型現象

要理解現在行銷公司類型的複雜性,我們必須先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歷程。許多今天自稱為行銷公司的服務商,其實都有著不同的起源背景。

平面設計公司的數位轉型路徑

1

傳統平面設計時代(1990-2000年代)

早期的平面設計公司主要服務包括:

  • 平面廣告設計:報紙、雜誌、戶外看板
  • 印刷品製作:名片、傳單、型錄、包裝
  • 品牌識別設計:Logo設計、企業識別系統
  • 展示設計:展場佈置、店面設計
2

網站設計轉型期(2000-2010年代)

隨著網際網路興起,平面設計公司開始轉型:

  • 網站視覺設計:將平面設計技能延伸到網頁
  • 多媒體製作:Flash動畫、互動設計
  • 電子型錄:將印刷品數位化
  • 基礎網站功能:簡單的內容管理系統
3

數位行銷包裝期(2010年至今)

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,開始包裝為行銷公司:

  • 服務名稱升級:從網站設計變成數位行銷
  • 服務項目擴充:增加SEO、社群經營等服務
  • 行銷包裝:強調品牌建設、數位轉型
  • 價格策略調整:從專案計價轉為顧問收費

很多行銷公司的歷史轉型是平面設計公司轉型的。平面設計公司他們轉型的時候轉做網站。所以其實很多網站公司他稱自己是行銷公司,它不是行銷公司,它其實是設計公司。

— Jayden Wu

轉型背後的商業邏輯:設計服務的利潤率有限且競爭激烈,而行銷顧問服務的價值認知更高、利潤空間更大,這促使許多設計公司試圖轉型為行銷公司。

#
設計公司vs行銷公司核心差異

設計公司vs行銷公司核心差異

圖片來源:Freepik

雖然外表看起來相似,但設計公司與真正的廣告公司在本質上存在根本差異。這些差異不僅體現在服務內容上,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和專業領域的不同。

比較維度 設計公司 行銷公司 影響差異
核心專業 視覺設計、技術實現 消費者行為、市場策略 根本性差異
關注重點 美觀、功能、用戶體驗 轉換率、ROI、商業目標 目標導向不同
思維模式 藝術思維、技術思維 商業思維、數據思維 決策邏輯差異
成功衡量 視覺效果、技術指標 業績增長、市場份額 價值評估標準
客戶分析 使用者需求、介面設計 目標受眾、購買行為 分析深度差異
工作流程 需求→設計→開發→交付 策略→執行→監測→優化 流程循環性
團隊組成 設計師、工程師 策略師、分析師、文案師 專業背景差異
交付成果 網站、視覺設計、系統 策略報告、執行方案、成效分析 產出性質不同
設計公司與行銷公司在核心專業、工作方法、價值創造等方面的根本差異

行業洞察

行銷跟設計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。就像你不會期待店面裝潢公司懂行銷一樣,網站公司其實就是網路的店面裝潢公司。

專業能力的本質差異

設計公司的專業強項

  • 視覺創意:色彩搭配、版面設計、視覺層次
  • 技術實現:程式開發、系統整合、功能實作
  • 用戶介面:操作流程、介面設計、互動體驗
  • 品牌識別:Logo設計、企業識別、視覺規範

行銷公司的專業強項

  • 市場分析:競爭分析、目標受眾研究、市場定位
  • 策略制定:行銷策略、渠道選擇、預算分配
  • 數據分析:效果追蹤、ROI分析、優化建議
  • 內容行銷:內容策略、文案撰寫、訊息傳遞

#
服務內容與專業領域比較

了解行銷服務商的真實專業背景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檢視其服務內容的深度和廣度。真正的行銷公司與設計導向公司在服務項目上會有明顯的差異。

設計導向公司的典型服務

1

網站建置相關

  • 網站設計:視覺設計、版面規劃、使用者介面
  • 網站開發:前端程式、後台系統、資料庫設計
  • 響應式設計:多裝置適配、行動版優化
  • 電商平台:購物車系統、金流串接、訂單管理
2

視覺設計服務

  • 品牌識別:Logo設計、企業識別系統
  • 平面設計:宣傳品、包裝設計、展示設計
  • 多媒體製作:影片剪輯、動畫製作、互動媒體
  • 印刷品設計:型錄、手冊、海報設計

注意:如果一家公司的服務項目80%以上都是網站建置和視覺設計,即使他們宣稱提供行銷服務,其核心專業仍然是設計和技術。

真正行銷公司的服務內容

1

策略規劃服務

  • 市場研究:競爭分析、消費者調研、市場定位
  • 行銷策略:目標設定、策略制定、執行規劃
  • 品牌策略:品牌定位、訊息策略、差異化策略
  • 數位策略:渠道選擇、預算分配、整合規劃
2

執行與優化服務

  • 廣告投放:媒體規劃、廣告優化、效果追蹤
  • 內容行銷:內容策略、文案撰寫、SEO優化
  • 社群經營:社群策略、互動管理、社群分析
  • 數據分析:效果監測、ROI分析、優化建議

服務深度比較實例

問題:協助提升網站轉換率

設計公司方案:

  • 重新設計網站介面
  • 優化使用者體驗流程
  • 增加視覺吸引力
  • 改善載入速度

行銷公司方案:

  • 分析現有流量來源品質
  • 研究目標客群行為模式
  • A/B測試不同文案和版面
  • 優化整個客戶旅程體驗
  • 建立數據追蹤和監控機制

#
思維模式與工作方法差異

思維模式與工作方法差異

圖片來源:Freepik

最根本的差異在於思維模式。設計公司習慣從技術和美學角度思考問題,而真正的行銷公司則是從商業目標和消費者行為角度出發。

問題解決方式對比

常見問題 設計公司思維 行銷公司思維
網站流量少 改善網站設計和SEO技術 分析目標受眾、優化內容策略、調整行銷渠道
轉換率低 優化使用者介面和體驗流程 研究客戶決策過程、測試不同訊息、優化銷售漏斗
品牌知名度不足 重新設計品牌識別和視覺形象 制定品牌策略、選擇適合渠道、建立內容行銷
競爭激烈 提升產品或網站的視覺競爭力 分析競爭環境、找出差異化定位、調整市場策略

思維差異的根源:設計公司的訓練背景注重解決技術和美學問題,而行銷公司的專業重點在理解人性、市場動態和商業邏輯。

工作方法差異分析

專案啟動方式對比

設計公司典型流程:

  • 需求訪談(功能需求、視覺偏好)
  • 競品參考(設計風格、技術特色)
  • 設計提案(視覺稿、功能規劃)
  • 開發執行(程式開發、測試上線)

行銷公司典型流程:

  • 商業目標分析(營收目標、市場現況)
  • 目標受眾研究(客群分析、行為模式)
  • 競爭環境評估(競品策略、市場機會)
  • 策略制定(行銷策略、執行計劃)
  • 效果追蹤(數據監控、持續優化)

他們是不懂消費者的。但是因為這個業界被歸納成它是行銷公司。但如果我們換一個概念,就像你們有做裝修的嘛,店面裝潢的懂行銷嗎?不懂。

— Jayden Wu

#
如何識別真正的行銷公司

識別真正專業的行銷公司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評估。以下提供幾個實用的判斷標準和方法。

1

團隊背景檢查

檢視團隊成員的專業背景和經驗:

行銷專業團隊特徵:

  • 策略師:具備行銷、商業分析背景
  • 數據分析師:熟悉GA、數據分析工具
  • 文案師:專精商業文案、內容策略
  • 廣告投手:有豐富的廣告投放經驗

警訊:如果團隊主要由設計師、工程師組成,缺乏行銷專業背景人員,很可能是設計公司轉型而來。

2

提案內容分析

從提案內容可以看出公司的真實專業水準:

優質行銷提案特徵

  • 市場分析:詳細的目標受眾分析和競爭環境評估
  • 策略制定:明確的行銷目標和可執行的策略規劃
  • 數據支撐:基於數據的決策邏輯和預期效果評估
  • 追蹤機制:明確的效果評估標準和監控方法

設計導向提案特徵

  • 視覺重點:大量展示視覺設計和技術功能
  • 工具導向:強調使用的技術和工具先進性
  • 模糊目標:缺乏明確的商業目標和衡量標準
  • 標準化:提案內容高度標準化,缺乏客製化分析
3

關鍵問題測試

透過詢問專業問題來測試其真實能力:

建議測試問題:

  • 「如何分析我們的目標客群?使用什麼方法?」
  • 「如何設定和追蹤行銷活動的ROI?」
  • 「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,你們會如何制定差異化策略?」
  • 「如何判斷哪個行銷渠道最適合我們的產業?」
  • 「遇到行銷效果不佳時,你們的診斷和優化流程是什麼?」

#
選擇標準與評估方法

建立明確的選擇標準,可以幫助你更客觀地評估不同行銷公司選擇的優劣。

評估項目 權重 評估標準 判斷方法
專業背景 30% 團隊行銷專業度 查看團隊背景、詢問專業問題
策略能力 25% 策略思維深度 提案品質、策略邏輯評估
執行經驗 20% 相關產業成功案例 案例分析、客戶推薦
數據能力 15% 數據分析和追蹤能力 詢問分析方法、工具使用
服務流程 10% 工作流程專業度 了解服務流程、溝通機制

行銷公司評估檢查表

使用以下檢查表對候選公司進行評分(1-5分):

團隊專業度(30分)

  • 是否有行銷策略專業背景成員?
  • 是否有數據分析專業人員?
  • 是否有商業文案專業人士?
  • 是否有廣告投放實戰經驗?
  • 團隊成員是否持續學習新知?
  • 是否能清楚解釋行銷策略邏輯?

服務內容品質(25分)

  • 是否提供詳細的市場分析?
  • 是否有明確的策略制定流程?
  • 是否建立完整的效果追蹤機制?
  • 是否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?
  • 是否有持續優化的服務機制?

實戰經驗證明(25分)

  • 是否有相關產業成功案例?
  • 是否能提供具體的成效數據?
  • 是否有客戶推薦或見證?
  • 是否能說明遇到挑戰的解決方法?
  • 是否有長期合作的客戶?

溝通合作品質(20分)

  • 溝通是否專業且有效率?
  • 是否能理解你的商業需求?
  • 是否提供透明的報告機制?
  • 是否有完善的專案管理流程?

評分標準:80分以上優秀、60-80分可考慮、60分以下建議另尋選擇

#
常見選擇錯誤與避免方法

基於我們對市場的長期觀察,企業主在選擇行銷合作夥伴時,經常會犯一些典型的錯誤。

錯誤一:被精美的設計作品集迷惑

許多企業主看到精美的網站設計或視覺作品,就認為這家公司很專業。但是,視覺設計能力與行銷策略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專業領域

避免方法:重點關注其行銷策略案例和實際成效,而非視覺作品。

錯誤二:相信「一站式服務」的承諾

很多設計公司會宣稱提供從網站建置到行銷推廣的一站式服務,但往往只有網站建置是專業的,行銷部分品質堪憂。

避免方法:分別評估其在不同領域的專業程度,不要被表面的服務範圍廣度迷惑。

錯誤三:過度重視價格因素

選擇最便宜的選項往往會得到最昂貴的教訓。真正的行銷專業服務需要相應的投資。

避免方法:比較總體價值而非單純價格,考慮長期ROI而非短期成本。

錯誤四:忽略後續服務和優化

設計公司習慣專案制思維,完成交付就結束。但行銷需要持續監控和優化。

避免方法:詢問後續服務機制、優化流程和長期合作模式。

成功選擇的關鍵:不要急於決定,多方比較,重點評估其行銷專業能力而非技術或設計能力。記住,你需要的是能幫助業績成長的行銷夥伴,而不是美麗的網站。

常見問題

如何區分設計公司和真正的行銷公司?

真正的行銷公司專精於消費者行為分析、市場策略制定、數據驅動決策,而設計公司主要專長在視覺設計、網站製作、品牌識別。可以透過詢問客戶分析方法、ROI追蹤機制、市場策略制定流程來區分。

為什麼很多設計公司會轉型成行銷公司?

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變化和商業機會。隨著數位化趨勢,企業對網站和行銷的需求增加,設計公司發現行銷服務的利潤較高且市場更大,因此嘗試擴展服務範圍。然而,技術能力和行銷策略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專業領域。

選擇行銷公司時最重要的評估標準是什麼?

最重要的是評估其行銷策略思維和實戰經驗。包括:是否能提供客戶分析方法、有無數據追蹤和分析能力、能否制定具體的行銷策略、是否有相關產業成功案例、團隊是否具備行銷專業背景。

設計公司轉型的行銷服務有什麼問題?

主要問題是缺乏對消費者行為和市場動態的深度理解。他們習慣從技術和美學角度解決問題,而非從商業目標和ROI角度思考。這可能導致投入大量資源在視覺優化上,但對實際業績增長幫助有限。

總結與選擇建議

理解行銷公司類型的差異,是做出正確選擇的第一步。真正的行銷專業與設計技術是完全不同的領域,就像你不會期待裝潢公司懂行銷一樣,也不應該期待設計公司具備深度的行銷策略能力。

核心判斷原則:評估一家公司是否為真正的行銷公司,重點不在於其技術能力或設計水準,而在於其是否具備深度的市場洞察、策略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。

選擇建議總結

1

明確需求定位

如果你需要的是網站建置或視覺設計,選擇專業的設計公司。如果你需要的是業績增長和市場策略,則選擇真正的行銷公司。

2

重視專業背景

檢視團隊的專業背景,確認其是否具備行銷策略、數據分析、消費者行為等專業能力,而非僅有技術和設計技能。

3

評估思維模式

透過提案和溝通過程,評估其思維模式是否以商業目標為導向,是否具備數據驅動的決策邏輯。

4

要求具體證明

要求提供具體的成功案例、數據證明和客戶推薦,而非僅僅展示視覺作品集。

最終提醒:選擇行銷合作夥伴是一個重要的商業決策,會直接影響你的投資回報和業務成長。花時間仔細評估,選擇真正專業的行銷公司,將為你的事業帶來長期的競爭優勢。

這樣大家就可以簡單理解,其實行銷跟設計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。

— Jayden Wu

吳宗翰 Jayden Wu

吳宗翰 Jayden Wu

ClassOn 雙捷數位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 | 銷波快Podcast 主持人 | MMA台灣行銷人協會 策略長

擁有15年行銷產業觀察經驗,深度了解行銷服務業的發展脈絡與各類型服務商的特性。致力於幫助企業主識別真正專業的行銷夥伴,避免因選擇錯誤而造成的資源浪費。

相關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