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銷公司類型大解析:設計公司vs行銷公司的本質差異
當企業主尋找行銷公司合作時,經常會遇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:明明是找行銷服務,卻發現很多行銷公司選擇的對象實際上是設計公司或網站公司。這不是偶然現象,而是整個行業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結果。根據我們的產業觀察,市場上超過60%自稱為行銷公司的服務商,其核心專業仍是設計或技術開發。今天我將深度解析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,並教你如何識別真正專業的數位行銷公司。
#
行銷服務業的轉型現象
要理解現在行銷公司類型的複雜性,我們必須先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歷程。許多今天自稱為行銷公司的服務商,其實都有著不同的起源背景。
平面設計公司的數位轉型路徑
傳統平面設計時代(1990-2000年代)
早期的平面設計公司主要服務包括:
- 平面廣告設計:報紙、雜誌、戶外看板
- 印刷品製作:名片、傳單、型錄、包裝
- 品牌識別設計:Logo設計、企業識別系統
- 展示設計:展場佈置、店面設計
網站設計轉型期(2000-2010年代)
隨著網際網路興起,平面設計公司開始轉型:
- 網站視覺設計:將平面設計技能延伸到網頁
- 多媒體製作:Flash動畫、互動設計
- 電子型錄:將印刷品數位化
- 基礎網站功能:簡單的內容管理系統
數位行銷包裝期(2010年至今)
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,開始包裝為行銷公司:
- 服務名稱升級:從網站設計變成數位行銷
- 服務項目擴充:增加SEO、社群經營等服務
- 行銷包裝:強調品牌建設、數位轉型
- 價格策略調整:從專案計價轉為顧問收費
很多行銷公司的歷史轉型是平面設計公司轉型的。平面設計公司他們轉型的時候轉做網站。所以其實很多網站公司他稱自己是行銷公司,它不是行銷公司,它其實是設計公司。
轉型背後的商業邏輯:設計服務的利潤率有限且競爭激烈,而行銷顧問服務的價值認知更高、利潤空間更大,這促使許多設計公司試圖轉型為行銷公司。
#
設計公司vs行銷公司核心差異
雖然外表看起來相似,但設計公司與真正的廣告公司在本質上存在根本差異。這些差異不僅體現在服務內容上,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和專業領域的不同。
比較維度 | 設計公司 | 行銷公司 | 影響差異 |
---|---|---|---|
核心專業 | 視覺設計、技術實現 | 消費者行為、市場策略 | 根本性差異 |
關注重點 | 美觀、功能、用戶體驗 | 轉換率、ROI、商業目標 | 目標導向不同 |
思維模式 | 藝術思維、技術思維 | 商業思維、數據思維 | 決策邏輯差異 |
成功衡量 | 視覺效果、技術指標 | 業績增長、市場份額 | 價值評估標準 |
客戶分析 | 使用者需求、介面設計 | 目標受眾、購買行為 | 分析深度差異 |
工作流程 | 需求→設計→開發→交付 | 策略→執行→監測→優化 | 流程循環性 |
團隊組成 | 設計師、工程師 | 策略師、分析師、文案師 | 專業背景差異 |
交付成果 | 網站、視覺設計、系統 | 策略報告、執行方案、成效分析 | 產出性質不同 |
行業洞察
行銷跟設計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。就像你不會期待店面裝潢公司懂行銷一樣,網站公司其實就是網路的店面裝潢公司。
專業能力的本質差異
設計公司的專業強項
- 視覺創意:色彩搭配、版面設計、視覺層次
- 技術實現:程式開發、系統整合、功能實作
- 用戶介面:操作流程、介面設計、互動體驗
- 品牌識別:Logo設計、企業識別、視覺規範
行銷公司的專業強項
- 市場分析:競爭分析、目標受眾研究、市場定位
- 策略制定:行銷策略、渠道選擇、預算分配
- 數據分析:效果追蹤、ROI分析、優化建議
- 內容行銷:內容策略、文案撰寫、訊息傳遞
#
服務內容與專業領域比較
了解行銷服務商的真實專業背景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檢視其服務內容的深度和廣度。真正的行銷公司與設計導向公司在服務項目上會有明顯的差異。
設計導向公司的典型服務
網站建置相關
- 網站設計:視覺設計、版面規劃、使用者介面
- 網站開發:前端程式、後台系統、資料庫設計
- 響應式設計:多裝置適配、行動版優化
- 電商平台:購物車系統、金流串接、訂單管理
視覺設計服務
- 品牌識別:Logo設計、企業識別系統
- 平面設計:宣傳品、包裝設計、展示設計
- 多媒體製作:影片剪輯、動畫製作、互動媒體
- 印刷品設計:型錄、手冊、海報設計
注意:如果一家公司的服務項目80%以上都是網站建置和視覺設計,即使他們宣稱提供行銷服務,其核心專業仍然是設計和技術。
真正行銷公司的服務內容
策略規劃服務
- 市場研究:競爭分析、消費者調研、市場定位
- 行銷策略:目標設定、策略制定、執行規劃
- 品牌策略:品牌定位、訊息策略、差異化策略
- 數位策略:渠道選擇、預算分配、整合規劃
執行與優化服務
- 廣告投放:媒體規劃、廣告優化、效果追蹤
- 內容行銷:內容策略、文案撰寫、SEO優化
- 社群經營:社群策略、互動管理、社群分析
- 數據分析:效果監測、ROI分析、優化建議
服務深度比較實例
問題:協助提升網站轉換率
設計公司方案:
- 重新設計網站介面
- 優化使用者體驗流程
- 增加視覺吸引力
- 改善載入速度
行銷公司方案:
- 分析現有流量來源品質
- 研究目標客群行為模式
- A/B測試不同文案和版面
- 優化整個客戶旅程體驗
- 建立數據追蹤和監控機制
#
思維模式與工作方法差異
圖片來源:Freepik
最根本的差異在於思維模式。設計公司習慣從技術和美學角度思考問題,而真正的行銷公司則是從商業目標和消費者行為角度出發。
問題解決方式對比
常見問題 | 設計公司思維 | 行銷公司思維 |
---|---|---|
網站流量少 | 改善網站設計和SEO技術 | 分析目標受眾、優化內容策略、調整行銷渠道 |
轉換率低 | 優化使用者介面和體驗流程 | 研究客戶決策過程、測試不同訊息、優化銷售漏斗 |
品牌知名度不足 | 重新設計品牌識別和視覺形象 | 制定品牌策略、選擇適合渠道、建立內容行銷 |
競爭激烈 | 提升產品或網站的視覺競爭力 | 分析競爭環境、找出差異化定位、調整市場策略 |
思維差異的根源:設計公司的訓練背景注重解決技術和美學問題,而行銷公司的專業重點在理解人性、市場動態和商業邏輯。
工作方法差異分析
專案啟動方式對比
設計公司典型流程:
- 需求訪談(功能需求、視覺偏好)
- 競品參考(設計風格、技術特色)
- 設計提案(視覺稿、功能規劃)
- 開發執行(程式開發、測試上線)
行銷公司典型流程:
- 商業目標分析(營收目標、市場現況)
- 目標受眾研究(客群分析、行為模式)
- 競爭環境評估(競品策略、市場機會)
- 策略制定(行銷策略、執行計劃)
- 效果追蹤(數據監控、持續優化)
他們是不懂消費者的。但是因為這個業界被歸納成它是行銷公司。但如果我們換一個概念,就像你們有做裝修的嘛,店面裝潢的懂行銷嗎?不懂。
#
如何識別真正的行銷公司
識別真正專業的行銷公司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評估。以下提供幾個實用的判斷標準和方法。
團隊背景檢查
檢視團隊成員的專業背景和經驗:
行銷專業團隊特徵:
- 策略師:具備行銷、商業分析背景
- 數據分析師:熟悉GA、數據分析工具
- 文案師:專精商業文案、內容策略
- 廣告投手:有豐富的廣告投放經驗
警訊:如果團隊主要由設計師、工程師組成,缺乏行銷專業背景人員,很可能是設計公司轉型而來。
提案內容分析
從提案內容可以看出公司的真實專業水準:
優質行銷提案特徵
- 市場分析:詳細的目標受眾分析和競爭環境評估
- 策略制定:明確的行銷目標和可執行的策略規劃
- 數據支撐:基於數據的決策邏輯和預期效果評估
- 追蹤機制:明確的效果評估標準和監控方法
設計導向提案特徵
- 視覺重點:大量展示視覺設計和技術功能
- 工具導向:強調使用的技術和工具先進性
- 模糊目標:缺乏明確的商業目標和衡量標準
- 標準化:提案內容高度標準化,缺乏客製化分析
關鍵問題測試
透過詢問專業問題來測試其真實能力:
建議測試問題:
- 「如何分析我們的目標客群?使用什麼方法?」
- 「如何設定和追蹤行銷活動的ROI?」
- 「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,你們會如何制定差異化策略?」
- 「如何判斷哪個行銷渠道最適合我們的產業?」
- 「遇到行銷效果不佳時,你們的診斷和優化流程是什麼?」
#
選擇標準與評估方法
建立明確的選擇標準,可以幫助你更客觀地評估不同行銷公司選擇的優劣。
評估項目 | 權重 | 評估標準 | 判斷方法 |
---|---|---|---|
專業背景 | 30% | 團隊行銷專業度 | 查看團隊背景、詢問專業問題 |
策略能力 | 25% | 策略思維深度 | 提案品質、策略邏輯評估 |
執行經驗 | 20% | 相關產業成功案例 | 案例分析、客戶推薦 |
數據能力 | 15% | 數據分析和追蹤能力 | 詢問分析方法、工具使用 |
服務流程 | 10% | 工作流程專業度 | 了解服務流程、溝通機制 |
行銷公司評估檢查表
使用以下檢查表對候選公司進行評分(1-5分):
團隊專業度(30分)
- 是否有行銷策略專業背景成員?
- 是否有數據分析專業人員?
- 是否有商業文案專業人士?
- 是否有廣告投放實戰經驗?
- 團隊成員是否持續學習新知?
- 是否能清楚解釋行銷策略邏輯?
服務內容品質(25分)
- 是否提供詳細的市場分析?
- 是否有明確的策略制定流程?
- 是否建立完整的效果追蹤機制?
- 是否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?
- 是否有持續優化的服務機制?
實戰經驗證明(25分)
- 是否有相關產業成功案例?
- 是否能提供具體的成效數據?
- 是否有客戶推薦或見證?
- 是否能說明遇到挑戰的解決方法?
- 是否有長期合作的客戶?
溝通合作品質(20分)
- 溝通是否專業且有效率?
- 是否能理解你的商業需求?
- 是否提供透明的報告機制?
- 是否有完善的專案管理流程?
評分標準:80分以上優秀、60-80分可考慮、60分以下建議另尋選擇
#
常見選擇錯誤與避免方法
基於我們對市場的長期觀察,企業主在選擇行銷合作夥伴時,經常會犯一些典型的錯誤。
錯誤一:被精美的設計作品集迷惑
許多企業主看到精美的網站設計或視覺作品,就認為這家公司很專業。但是,視覺設計能力與行銷策略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專業領域。
避免方法:重點關注其行銷策略案例和實際成效,而非視覺作品。
錯誤二:相信「一站式服務」的承諾
很多設計公司會宣稱提供從網站建置到行銷推廣的一站式服務,但往往只有網站建置是專業的,行銷部分品質堪憂。
避免方法:分別評估其在不同領域的專業程度,不要被表面的服務範圍廣度迷惑。
錯誤三:過度重視價格因素
選擇最便宜的選項往往會得到最昂貴的教訓。真正的行銷專業服務需要相應的投資。
避免方法:比較總體價值而非單純價格,考慮長期ROI而非短期成本。
錯誤四:忽略後續服務和優化
設計公司習慣專案制思維,完成交付就結束。但行銷需要持續監控和優化。
避免方法:詢問後續服務機制、優化流程和長期合作模式。
成功選擇的關鍵:不要急於決定,多方比較,重點評估其行銷專業能力而非技術或設計能力。記住,你需要的是能幫助業績成長的行銷夥伴,而不是美麗的網站。
常見問題
如何區分設計公司和真正的行銷公司?
真正的行銷公司專精於消費者行為分析、市場策略制定、數據驅動決策,而設計公司主要專長在視覺設計、網站製作、品牌識別。可以透過詢問客戶分析方法、ROI追蹤機制、市場策略制定流程來區分。
為什麼很多設計公司會轉型成行銷公司?
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變化和商業機會。隨著數位化趨勢,企業對網站和行銷的需求增加,設計公司發現行銷服務的利潤較高且市場更大,因此嘗試擴展服務範圍。然而,技術能力和行銷策略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專業領域。
選擇行銷公司時最重要的評估標準是什麼?
最重要的是評估其行銷策略思維和實戰經驗。包括:是否能提供客戶分析方法、有無數據追蹤和分析能力、能否制定具體的行銷策略、是否有相關產業成功案例、團隊是否具備行銷專業背景。
設計公司轉型的行銷服務有什麼問題?
主要問題是缺乏對消費者行為和市場動態的深度理解。他們習慣從技術和美學角度解決問題,而非從商業目標和ROI角度思考。這可能導致投入大量資源在視覺優化上,但對實際業績增長幫助有限。
總結與選擇建議
理解行銷公司類型的差異,是做出正確選擇的第一步。真正的行銷專業與設計技術是完全不同的領域,就像你不會期待裝潢公司懂行銷一樣,也不應該期待設計公司具備深度的行銷策略能力。
核心判斷原則:評估一家公司是否為真正的行銷公司,重點不在於其技術能力或設計水準,而在於其是否具備深度的市場洞察、策略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。
選擇建議總結
明確需求定位
如果你需要的是網站建置或視覺設計,選擇專業的設計公司。如果你需要的是業績增長和市場策略,則選擇真正的行銷公司。
重視專業背景
檢視團隊的專業背景,確認其是否具備行銷策略、數據分析、消費者行為等專業能力,而非僅有技術和設計技能。
評估思維模式
透過提案和溝通過程,評估其思維模式是否以商業目標為導向,是否具備數據驅動的決策邏輯。
要求具體證明
要求提供具體的成功案例、數據證明和客戶推薦,而非僅僅展示視覺作品集。
最終提醒:選擇行銷合作夥伴是一個重要的商業決策,會直接影響你的投資回報和業務成長。花時間仔細評估,選擇真正專業的行銷公司,將為你的事業帶來長期的競爭優勢。
這樣大家就可以簡單理解,其實行銷跟設計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。